9月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难点不同。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首先要打通生活垃圾处置的全链条,而全链条的“前端”,设置垃圾收储设备是关键。
近日,中国建设报社调研小组走进北京市朝阳区白家楼智能地埋式清洁站,调研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在北京市的应用情况。地下集中收储、智能除臭消杀、信息实时传输……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为解决传统垃圾分类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是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前沿的地下垃圾处理系统,实现狭窄拥挤的空间垃圾收运的一种解决方案,现有的垃圾收储设备被平稳地从地面降至地下,对生活垃圾更好地进行分类、收集、存储。
白家楼智能地埋式清洁站,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绿翠掩映,“路人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这里是一个垃圾清洁站。”白家楼智能地埋式清洁站展“新颜”,得益于站内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的使用。
以前,清洁站采用传统设备收储垃圾,由于设备密闭与除臭性能不佳,清洁站内弥漫着臭味。现在,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站内闻不到刺鼻的臭味,推开窗户可以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白家楼智能地埋式清洁站工作人员沈卫东说。
在白家楼智能地埋式清洁站,调研小组看到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分为地上投料口和地下垃圾收储容器两部分,生活垃圾在地面分类口投放、在地下密闭存储。工作人员清运垃圾时升起地面平台,把地下标准容量的垃圾桶拉出来更换,然后降下平台即可。
“自从安装了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不仅垃圾收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我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沈卫东笑着说。在清洁站,当垃圾达到一定量后有必要进行压缩,以前,工作人员每次操作传统设备只能将垃圾压缩1次,而现在,工作人员每次操作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能将垃圾压缩3次,不仅效率有所提升,而且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也减少了,既省时又省力。
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分为垃圾桶和垃圾站两个系列。其中,智能地埋式垃圾桶,设置不一样颜色的投料器引导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容量为660升或1100升,提高了垃圾桶的缓存能力;设备内置多种传感器,配置喷淋杀菌系统,具备二维码扫码或IC卡开盖功能,垃圾分类数据实时向后台传输,实现垃圾分类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地埋式垃圾站的特点是,“向地下要空间”,减少垃圾转运站的占地需求,节省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解决环卫设施选址难等问题;配有大容量移动箱,且具备垃圾压缩能力,解决能力高于传统设备,有效改善现有垃圾收储点“脏、乱、差”的现象,和既有垃圾收运体系实现无缝对接。
在城市小区中,成排的垃圾桶并不少见。尤其是人口密集区,一旦垃圾无法及时清运,超过设备设施临时存储能力,则会垃圾腐败恶臭、污水渗透、蚊蝇滋生,干扰居民生活,破坏周围环境。
“2013年,我和公司首席执行官胡云翰到欧洲度假,看到北欧城市现代化垃圾收储产品的先进运营管理模式后感触颇深。”深圳市迈睿迈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睿环境”)董事长张君如说。瑞典等国家采用的地下垃圾处理系统一直为当地居民造福。这种“把垃圾扔到地下去”的做法,让垃圾或直通垃圾场、或储存起来定期回收,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回国后,张君如带领公司研发团队调研了部分国内大中城市的垃圾分类情况,发现大中城市不同程度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垃圾围城”、环卫工作量大、行业产品技术和运营模式老旧等问题,迫切地需要升级环卫装备、提升垃圾解决能力、加强资源回收。这也更加坚定了迈睿环境“西学中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的决心,助力解决国内垃圾分类难题。
经过对一些国家的产品深入调研比较后,迈睿环境决定引进瑞士地埋式垃圾收储技术。围绕无废、生态、集约等理念,结合当前国内城市发展的实际的需求,迈睿环境创新增加了智能分类、多种物联、云端模块平台等功能,打造全新的景观地埋式垃圾收储系统。
“我们与深圳市有关部门在某居民小区合力推行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时,一开始居民排斥在靠近自己家的区域设置垃圾回收点位,怕‘臭、脏、吵’的环境影响正常生活。”迈睿环境工作人员说,他们向居民介绍了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深入地下、地上空间占用小、不脏不臭不吵的优势,而且从垃圾回收点位选址到建成,社区居民全程可见,这不仅打消了居民的疑虑,而且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为在其他小区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成功案例。
目前,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在北京、深圳、青岛等城市成功应用,落地建设的地埋式垃圾站项目超过20个,地埋式垃圾收储点项目超过100个。
垃圾分类是一件关乎大民生的关键小事,彰显着先进的生态理念,凝聚着可持续的生活智慧。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垃圾分类收储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对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走向深入,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在项目应用过程中,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该设备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将垃圾投放与市民公共责任联系起来,通过智能物联模块,实现垃圾溯源跟踪,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和水平,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明确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这中间还包括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储、分类运输设施。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能增强垃圾储运能力、为环卫工人减负、为城市“消化”助力,是创建绿色社区、维护城市健康的重要之举,有助于打造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社区环境。
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实现居民从小区投放到末端处理“全程不见垃圾”,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缓解社区垃圾收储设施建设用地紧张,让地面空间用于公共交往,合理地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环卫设施在做到实用的同时能更好地融合社区环境,每一个项目都会配合旁边的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目标是把城市环卫设施打造成一个个城市小品、一组组城市景观,让城市环境更健康。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伟认为,这样也有助于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在智能物联的时代,垃圾分类收储设备正在不断“进化”。迈睿环境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未来,激光算法自动导引运输车完成调试上线运作后,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将逐渐取消人工装卸搬运,成为“无人值守智慧站”,逐步提升作业效率、优化作业环境,从而助力智慧城市、绿色社区建设。
集约用地,节约空间。占地面积小,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城中区域,让垃圾收储点、站网格式分布成为可能。
改变垃圾收储空间脏乱差现象、减少邻避效应。一方面,配合城市管理的“撤桶并点”需求,将垃圾桶“藏”起来,让周围的环境不再被臭味、脏乱所影响,美化环境;另一方面,低邻避效应的垃圾收储设备可布置于社区及商业区附近,减少收集转运成本。
设备智能化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通过身份识别、摄像监控等功能有助于监督垃圾分类投放过程,减少人力督导的成本;分类后的垃圾不容易被外界接触,特别是防止拾荒者二次翻捡造成的污染。
物联网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利用物联网技术,让各个垃圾收储点的运转情况一目了然,合理规划清运方案和路线,大大节约运维的成本。
住宅区域的场景特点是点式收集、站式集中,所以设计重点在于垃圾收储点与户外景观协调,同时做到视觉、气味隔离。
商业区的场景特点为空间宝贵、客流量大,同时需要明确指示性。设计重点在于便于投放、艺术简约且拥有配合周边夜景的照明设施。
公园的场景特点为场景周边以绿化植物为主,要做到生态融合。设计重点为生态简约、融于环境、便于清洁。
学校的场景特点与住宅相似,但使用密度更高,设计重点为便于投放,同时与公益宣传结合。
6月30日,广东省首座地埋式垃圾站在深圳市罗湖区长岭村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座地埋式垃圾站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层高10余米的转运站从地上“搬到”地下,只有洗衣机大小的“翻料器”露在地面,看起来就像一个平整宽敞的公共广场空间,周边围绕着许多景观植物。该垃圾站周边干净整洁,没有横流的污水,也没有传统垃圾站的臭味。
长岭村的地埋式垃圾站配备了两套压缩箱,能够完全满足2万~3万人的使用。地埋式垃圾站采用了自动挂桶翻料技术,该站点仅需1人管理,每车垃圾清运耗时约20分钟,与以往相比转运效率提升三分之一。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名嘉汇小区门口的垃圾收储设备,改变了人类对于垃圾站点“脏乱差”的固有印象。这种设备具备升降功能,桶于地面以下,每个垃圾桶的容量是普通垃圾桶的3倍多。目前,这款设备大多数都用在投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桶被单独设置。
这款设备具备了GPS定位、溢满报警、杀菌除臭、防火、温度传感、生物识别等功能。在垃圾桶的侧面,有一个探测芯片,只要垃圾装到桶的三分之二处时,就会自动报警,分拣员会第一时间赶来处理。市民投放垃圾后可自动称重,兑换积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到APP商城里兑换奖品。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路径。具体到怎样执行,数字化转型既需要洞悉本质的远见思考,也需要扎实落地的实践工具。日前,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在广州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丁烈云表示,AI(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业的变革大多数表现在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产品三大方面。
节目预告 “好房子”大家谈 地方行 江西赣州整合区位优势 保障性住房也能享“一刻钟生活圈”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开展“好房子”建设,不断的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努力让人民群众住得健康、住得安全方便。中国建设报“‘好房子’大家谈·地方行”节目来到江西赣州,与大家一起来看赣州的“好房子”什么样。10月9日(周三)12:10准时开始,搜索关注“中国建设报”视频号、“紫竹远见”视频号收看。
9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落实中央精神 促进止跌回稳 中国房协发出“百城千企商品房促销活动”倡议 促楼市止跌回稳
为贯彻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近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房协”)向全行业发出开展“百城千企商品房促销活动”倡议。
9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智能建造赋能项目精细化管理——中铁二十三局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减负、提效、降风险
中铁二十三局走精干、精简、精细的项目精细化管理之路,打造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突破精细化管理瓶颈,真正的完成了减负、提效、降风险。
北京市逐步优化调整房地产有关政策 多措并举支持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